欢迎访问 景区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景区加盟 > 正文

2023年度河南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时间:2024-03-09 01:01:31   来源:  作者:   点击:

  

  2024年2月29日,由河南省文物局指导,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华夏考古》编辑部主办的“2023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在郑州市紫荆山宾馆举行。

  河南省文物局贾连敏二级巡视员介绍了2023年河南考古的基本情况。2023全年,全省广大考古工作者共完成考古发掘项目298项,其中主动考古发掘项目35项,占全国总数的八分之一,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发掘项目260个,占全国总数的五分之一。共完成考古发掘面积28万多平方米,发掘古墓葬8000余座,出土各类文物标本2万余份。特别是“夏文化研究”“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这两个“考古中国”项目推进顺利,涉及的关键遗址均有重要考古发现,项目设定的成果目标已基本完成。

  

  △河南省文物局贾连敏二级巡视员

  贾连敏表示,从参评项目文化内涵来看,涉及文明起源、夏文化、商周文化、宋金文化、都城与城市考古以及文化交流等多个领域,对中华文明探源研究和阐释,延续中国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自信和凝聚民族精神力量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会长孙英民

  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会长孙英民表示,河南是中国考古的主战场,项目多,任务多,成果也多,在“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的22个项目中,河南也是最多的。

  他建议,河南考古今后要对优秀的考古工地进行表彰。在他看来,田野考古质量评选实际上是对一线考古人员的考核,可以充分反映出河南考古人的发掘水平、管理水平、研究水平、资料管理水平、工作态度等,需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和督导机制,有利于投身考古事业的年轻人迅速成长。

  

  △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执行会长刘海旺主持开幕式

  经与会专家集体研究决定,从2024年开始,“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推选的前一年重要考古新发现由以往的每年5项调整为每年10项,对外宣传口径由“XXXX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变更为“XXXX年度河南省十大考古新发现”。

  经参会的19名专家、学者集体无记名投票,在参选的汇报项目中,最终推选出河南省宜阳县苏羊遗址、河南省永城市王庄遗址、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凤凰山遗址、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刘庄遗址、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洹北商城遗址、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干城遗址、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汉魏洛阳故城宫城遗址、河南省航空港综合实验区将军冢遗址、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龙门香山寺遗址、河南省邓州市邓州古城遗址为“2023年度河南省十大考古新发现”。

  发掘项目:河南省宜阳县苏羊遗址

  发掘单位:洛阳市考古研究院

  发掘领队:任广

  

  汇报人:任广

  河南省宜阳县苏羊遗址位于洛阳市宜阳县张坞镇苏羊村西部、下村南部,遗址面积约630000平方米。依托“考古中国—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重大项目,自2021年开始洛阳市考古研究院连续三年对遗址进行主动性考古调查和发掘,发现了仰韶早期、仰韶中期、仰韶晚期、龙山时期四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基本厘清了遗址各个时期的聚落分布范围。

  仰韶早期环壕聚落位于遗址北部,整个聚落周围有人工环壕围绕,环壕外西南部有墓葬区,发现有仰韶早期的土坑墓、瓮棺葬、多人二次埋葬坑等遗迹。

  仰韶中期聚落在早期聚落基础上向东南部扩展。F44和F47为两座大型半地穴房址,为举行公共活动的礼仪性建筑。F4及周边房址为地面式连间,墙体为木骨泥墙,地面和墙面经过细致加工,体现了仰韶时期建筑的水平。

  仰韶晚期聚落范围向南扩张,主要发现有墙垣、房址、灰坑等。墙垣现存基槽部分,呈东西向,内有密集排列的柱洞。灰坑中出土大量屈家岭文化风格陶器。

  龙山时期聚落同仰韶晚期分布范围大体一致,主要发现有墓葬、房址、灰坑等。墓葬为竖穴土坑墓,少数随葬玉石钺和石器。

  出土遗物包括陶、石、玉、骨和动植物等遗存。陶器器形有尖底瓶、平底瓶、簋、鼎、瓮和陶铃等;骨器有锥、簪、镞、针和镖等;玉石器有石斧、石钺、兽首石雕、玉钺和玉璧等。

  苏羊遗址的发掘深化了河洛地区文明进程的研究,也集中体现了仰韶时期社会复杂化。遗址文化序列发展连续稳定,文化谱系一脉相承,且含有屈家岭、红山等诸多文化因素,为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碰撞提供了新的材料,也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绵延不断的重要见证,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苏羊遗址房址分布图(上为北)

  △苏羊遗址F4航拍图(上为北)

  

  △苏羊遗址出土仰韶中期器物图

  发掘项目:河南省永城市王庄遗址

  发掘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发掘领队:朱光华

  

  汇报人:朱光华

  河南省永城王庄遗址位于商丘市永城市苗桥镇曹楼村,2023年4月~12月,由首都师范大学、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研究所和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王庄遗址展开系统勘探和考古发掘。勘探结果显示,遗址核心区发现一座环壕遗迹,平面呈圆角长方形,总面积80000平方米。

  2023年度,王庄遗址发掘总面积为350平方米,发掘区包括村南(Ⅲ区)、村中(Ⅳ区)两部分。在Ⅲ区,目前发现并清理了东周墓、宋墓、灰坑和灰沟。东周墓皆为小型长方竖穴土坑墓,宋墓的墓室系用板瓦垒筑而成。在Ⅳ区,最重要的发现是一处集中分布的大汶口文化墓地。墓葬皆为东西向,其中M3为三人合葬墓,随葬有玉、石器,包括玉瑗、玉镯、玉坠、绿松石饰以及成组石圭等;M6的墓主墓主头骨附近随葬一组面饰,由玉器或绿松石片组成;M8随葬了大量陶器。

  王庄遗址新石器时代墓地的年代总体与大汶口文化中期偏晚相当。该遗址发现环壕及大型墓葬,出土丰富的玉器、绿松石、石圭等,可见聚落等级较高。此外,大汶口文化墓葬具有丰富的礼制内涵,等级分化明显,葬俗独特,墓葬间存在多组“有意打破”现象,这些相互打破的墓葬均具有“墓室高度重合、墓主上下距离贴近、随葬品堆放无清晰界限”等典型特征。此外,该遗址的遗存属于大汶口文化系统,融合了多种文化因素,但又具有地方特色,对于研究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王庄遗址Ⅳ区大汶口文化墓葬位置示意图(上为北)

  

  △王庄遗址Ⅳ区M6出土面饰图

  

  △王庄遗址Ⅳ区M8出土部分陶器图

  发掘项目: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凤凰山遗址

  发掘单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发掘领队:梁法伟

  

  汇报人:张华贞

  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凤凰山遗址位于南阳市新野县歪子镇寺门村村北。2023年3月~6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凤凰山遗址被占压部分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发现的遗存主体年代为屈家岭—石家河文化时期,另有少量仰韶文化、晚商及汉代遗存。

  先秦时期墓葬可分为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和晚商文化三个时期。其中石家河文化墓群一处,共21座。墓葬大小相近,极个别有腰坑。随葬1至10件陶器,器物组合以大口罐、长颈壶、小壶、小罐为主。另有屈家岭—石家河文化瓮棺31座。殷墟一期墓葬成组分布,随葬有陶鬲、铜戣。陶鬲皆打碎后入葬,铜戣仅存内或援上部。新石器时期房址17座,分为排房类建筑和仓廪类建筑两种。排房类建筑墙体结构多为木骨泥墙,附属设施有灶、火塘。新石器时期仓廪类建筑平面呈环状,圆环直径1~9.5米。新石器时期大型壕沟1条,与遗址东部古河道相连,是遗址的水利设施,在部分时期也兼具防御功能。

  出土遗物分为陶、铜铁、玉石、骨角等不同质地。器类有罐、鼎、盖、杯、壶、鬲、戣、璜、镞、凿、锛和笄等。

  本次发掘突破了对该遗址聚落布局的认识,为完善南阳盆地史前文化序列,促进南阳盆地文明化进程研究等问题提供了重要材料。殷墟一期遗存的发现在南阳盆地尚属首次,为讨论晚商文化在南阳盆地的文化分布、道路交通、社会生活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

  

  △新野凤凰山遗址发掘区航拍图(右上为北)

  

  △新野凤凰山遗址石家河文化M16随葬器物图

  发掘项目: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刘庄遗址

  发掘单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周口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中心;周口市文物勘探队

  发掘领队:韩严振

  

  汇报人:王贞贞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刘庄遗址位于周口市太康县张集镇刘庄村。2023年9月~10月,为配合“引江济淮”项目工程基本建设,周口市文物勘探队对其进行了考古勘探,结果显示刘庄遗址是一处高出周边地面的新石器至元明的遗址,遗址总面积约80000平方米,其中核心区为一堌堆形高台地。2023年10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周口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中心、周口市文物勘探队对遗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为500平方米。在发掘的遗迹中,5座瓮棺葬、4座灰坑、1条灰沟、2段夯土墙和1座房基为龙山晚期,其他皆为东周、汉代以后的遗存。本次发掘的重要收获即龙山时期的遗存,其中重要的遗迹有:

  夯土墙:在遗迹的南部和东部发现2段夯土墙,呈东西向分布。勘探后发现夯土城墙对早期勘探出的遗址核心区进行了合围,合围形状为近方形,同时在城墙外围发现城壕遗迹。

  房基遗迹:目前仅揭露1座房基,编号为F2,由两段东西向的墙基,两段南北向的墙,以及墙体倒塌堆积组成。

  出土的典型遗物有龙山时期的灰陶器、商周时期的卜骨、鬲足,夹杂蚌粉,陶器器形多见器盖、深腹罐、小口高领壶、甗、刻槽盆、豆和碗等,纹饰多为篮纹、方格纹、菱形方格纹、绳纹和刻划纹等。

  刘庄遗址中夯土城墙的封闭性、城壕的发现以及多层房屋堆积的揭露,对于研究刘庄遗址与时庄遗址的关系,豫东地区龙山晚期的小型城址的发展、城市网、找寻豫东地区龙山大型城址及夏文化均具有重大意义。

  

  △刘庄遗址总平图(上为北)

  

  △刘庄遗址出土商代卜骨图

  发掘项目: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洹北商城遗址

  发掘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发掘领队:何毓灵 王迪

  

  汇报人:杜博瑞

  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洹北商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安阳市西北部。洹北商城遗址郭城东南角,位于安阳市西北部,安阳航空运动学校内。2023年4~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对洹北商城郭城东南角进行试掘,获得洹北商城郭城的“城墙基槽”应为城壕的重要证据,并发现了殷墟三期大型祭祀沟遗存。

  东南角城壕被后期的G1、G3、G4打破,城壕的东部在G1之下尚有一点残存。此外,G3打破L2及城壕。L2开口于L1下,为一条叠压于城壕之上,并与城壕走向一致的道路。L2的形成时间大致为洹北商城城壕废弃的年代至殷墟三期之间,这一地层关系为判断洹北商城城壕的性质提供了佐证。

  祭祀沟,编号G3,被道路L1叠压,打破G4与城壕。根据钻探,仍有向南、北延伸的趋势。根据地层关系、陶器及碳14测年综合判断,G3年代为殷墟三期。祭祀沟内堆积可分为3层,3层堆积呈水平状,3层内放置有完整人骨和肢解人骨、马骨、猪骨、牛骨等,其中部分骨骼或周边有烧过的痕迹。整体趋势呈完整人骨-肢解马骨、牛头、猪骨-完整人骨-肢解马骨等的一个分布态势,根据分布态势大体可划分为五区。

  此次发掘为洹北商城的“城墙基槽”应为“城壕”的推测提供了重要证据。此外,发掘的G3祭祀遗存的形式、种类、规模、数量与祭祀方式皆为此前殷墟发掘所未见,丰富了殷墟时期的祭祀方式,也为理解洹北—殷墟城市布局的发展、演变提供了新资料。

  △洹北商城遗址郭城东南角发掘平面图

  

  △洹北商城遗址东南角中部东西剖沟南壁图

  发掘项目: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干城遗址

  发掘单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濮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发掘领队:李一丕

  

  汇报人:李一丕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干城遗址位于濮阳市华龙区孟轲镇东干城村南及西南。该城址略呈圆角近方形,东侧有一南北墙,将城址分为东、西两部分。结合考古发掘断定的城址年代,对照文献记载,综合地名因素等情况推断,此次发现的古城址可能是历史上战国至汉代时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濮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等单位,分别对古城址北城墙东段及东城墙北段和西墙中部进行发掘,此次发现的古城址的年代推测为战国至汉代时期。

  城墙在西汉中晚期以后被洪水带来的淤沙和胶泥彻底淹没在地面之下。以五一路与东濮路交叉口处的西城墙为例,结构上分底基、主墙体、内外护坡几部分,修筑方法上采用堆筑兼夯筑的方法修建而成。

  另外,发现一批汉代墓葬,墓葬有打破城墙的现象。这批墓葬普遍形制窄长,随葬品均放置在头部。墓葬内出土的随葬品有五铢钱、镀金铜泡、盖弓帽、铜带钩、铜镜和陶器等。在M22内出土骨签,上刻天干、地支及五行,字口刻槽内涂朱砂或红色颜料,可能是古代占卜吉凶的遗物,在河南尚属首次发现。依据墓葬形制特点及随葬品判断,这批墓葬的时代多为西汉时期。

  该遗址是濮阳地区继西水坡遗址、高城遗址、戚城遗址之后,又一座经考古发掘证实的古遗址,是濮阳地区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又一见证和城市历史文化名片。

  

  △干城遗址轮廓图

  

  △干城遗址M22出土骨签图

  发掘项目: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汉魏洛阳故城宫城遗址

  发掘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发掘领队:刘涛

  

  汇报人:刘涛

  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汉魏洛阳故城宫城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东,是东汉、魏晋和北魏时期的都城。202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汉魏洛阳城宫城东墙、宫城东南角、仓窖区西北角等部分进行了发掘,除确认了宫城仓窖区西北角的位置和建筑结构外,新发现了或与东汉北宫宫墙有关的遗迹,进而为确认东汉北宫的范围、选址以及宫城形制演变提供全新的资料。

  新发现的东汉北宫东墙、南墙均巧妙地利用了台地的地形地貌特征,在台地边缘冲沟内侧修筑而成;东汉北宫的范围,与魏晋、北魏时期的宫城范围大致相同,只是不同区域的垣墙位置略有摆动;东汉—北魏时期宫城宫墙外侧,均有宽度不一、不同时期的道路,北魏时期的道路最宽;北魏宫城范围的形成,不仅可上溯到魏晋时期,在东汉时期即已经形成;北魏宫城系在东汉北宫、魏晋十六国洛阳宫的基础上修筑、沿用而成。

  这一发现,从考古资料上确立东汉北宫的范围,从而将汉魏洛阳城宫城的始建年代从魏晋时期上推到东汉时期,极大地丰富了汉魏洛阳城历史文化内涵;东汉北宫依据自然地貌营建的事实,直观体现了汉魏洛阳城的营建思想及古人对于自然条件认识和利用所达到的全新高度。在仓窖区的发掘中,于北魏宫墙东侧,发现有二百余块陶钱范,可辨钱文的有“大泉五十”,这是首次在汉魏洛阳城遗址发现明确的新莽时期遗物。

  

  △汉魏洛阳故城宫城遗址东南角主要遗迹分布图

  

  △汉魏洛阳故城宫城遗址宫城东墙外钱范图

  发掘项目:河南省航空港综合实验区将军冢遗址

  发掘单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发掘领队:樊温泉

  

  汇报人:常宏杰

  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大马乡周家村东部,现由郑州航空港区代管。2023年6月,为配合航空港区国际陆港项目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河南省航空港综合实验区将军冢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基本厘清了墓地的布局、结构、营造过程、年代和级别等信息。

  将军冢遗址墓葬为砖石砌筑墓,由封土、墓道、前室、中室、后室和东西侧室五个墓室组成。墓葬主体南部设有陵前建筑。墓室室内为砖砌结构(不含墓道)。封土为圆台形;墓道为长斜坡墓道;前室和中室石门门额各有一块画像石,前室门额画像石主题为麒麟和天禄,中室门额主题为青龙和白虎,雕刻技法应为减地平雕;墓室墓壁均为双层墓壁,墓顶均为四面结顶式穹隆顶部。后室中部有一葬具,推测应为墓主人的棺椁,北部设有边箱,内有一具人骨,初步判断为成年女性,头向东,面朝下。墓葬年代应为汉灵帝熹平五年前后,推测墓主人去世时间应为东汉灵帝熹平五年闰五月廿二。

  将军冢遗址出土有陶罐、彩绘陶壶、铜镜、铜车马器、铁剑和买地券等。其中一块买地券上为“……熹平五年闰月辛卯朔廿二日……田五十亩爲冢田地……”。

  封土、墓道、墓室、建筑基址和棺椁内均出土有大量五铢钱。除了完整钱币,在葬具内部和填土发现大量的剪边钱和对文钱,这一损钱行为符合东汉晚期顺桓时期特征。

  初步认为本次发现的五处建筑区域,其中初步判断一号、二号和三号建筑基址应为将军冢的墓前建筑。一号建筑基址,位于建筑区中部,墓葬主体南部,由房址和祭祀区组成。

  将军冢遗址的发掘对于了解东汉晚期高等级贵族的陵园设施、祭祀活动和墓葬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汉代高等级贵族和葬俗葬制提供了宝贵资料,在东汉高等级墓葬分期研究中具有标杆价值。

  

  △将军冢遗址一号建筑基址图(上为北)

  

  △将军冢遗址出土买地券图

  发掘项目: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龙门香山寺遗址

  发掘单位:北京大学;龙门石窟研究院;洛阳市考古研究院

  发掘领队:韦正

  

  汇报人:路伟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龙门香山寺遗址是唐宋时期龙门石窟周边著名的“龙门十寺”之一,是唐代皇家寺院,位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东山南麓。2016年~2023年,由龙门石窟研究院与北京大学、洛阳市考古研究院联合组成考古队对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龙门香山寺遗址进行发掘,已发掘4000平方米。

  1号建筑基址的地面正中为一半地穴式遗迹,内有舍利瘗埋空间。2号建筑基址的遗迹主要有北部居中的砖构遗存、方形夯土台基、三面踏道基础、散水和台基上的磉墩遗迹。台基夯筑,分早、晚两期,早期建筑为唐代地面砖构遗存、地下夯土基槽及外围地面,其中的砖构遗存为塔基,小方坑为地宫。晚期建筑由地上夯土台基和附属设施组成。台基表面有环绕中部塔基的磉墩遗迹,其内外两重,对称分布。台基外东、西和南侧有踏道。台基包边外侧残存散水。第三级台地发掘的殿基基址的西半部揭露出的条石墙基,平面呈曲尺形。

  出土遗物有石刻、建筑构件和陶瓷器、铜铁器、铜钱等,另有鎏金铜器残片、铜造像等。2号台基出土石质类建筑构件有门砧石、石门槛及石螭首,减地浮雕及阴线刻有犀牛、独角兽、胡人和天王像等精美图案。石造像有佛头、女俑头、力士头等。舍利器具有石函,阴线刻四神图案。

  2号砖构遗存为具瘗埋功能的砖塔,年代为7世纪后期,初步推断瘗葬者为入唐的天竺高僧地婆诃罗,是唐东都洛阳地区唐代塔基经考古发掘的时代最早者。2号台基有前后两期,毁于北宋末或宋金之际。第三台地上的殿基初步推测为唐宋时期大殿基址。

  该遗址的发掘为深入研究唐代两京地区的佛寺考古,特别是山地寺院考古以及中古时期佛寺布局、唐宋时期建筑台基踏道及周边营造范式、建筑范围和平面布局、古代舍利瘗埋制度和舍利器以及研究唐代美术工艺、丝路文化、东都佛教艺术、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香山寺遗址1号建筑基址部分堆积图

  

  △香山寺遗址2号建筑基址晚期夯土台基磉墩图

  

  △香山寺遗址出土遗物图

  发掘项目:河南省邓州市邓州古城遗址

  发掘单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发掘领队:赵文军

  

  汇报人:包伟柯

  河南省邓州市邓州古城遗址位于团结路宋金古街遗址中西部,为一期发掘区东扩部分。2022年7月~2023年8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邓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对遗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1500平方米。

  宋代街铺,由L1和两侧分布的G5、G6及临街商铺构成。L1作为城市东西商业大街一直在使用,古城街巷肌理从唐代沿用至今。F5内北侧灶附近见有大量铜钱,疑与经商活动有关。

  明代庭院,即L3。两边用竖砖砌成。L3整体布局、建造技艺具有典型的南方造园艺术特色。

  清代街巷,由F2、L2、F3和L1联合组成的街巷。F2、F3分别位于L2东、西两侧。F3四开间,墙体为夹墙结构。

  此外,通过探沟解剖和布设探方还发掘了邓州古城遗址迎旭门城墙遗迹。结合地层、遗迹打破关系和出土遗物推断城墙年代下限为宋代。

  出土遗物数量多,种类丰富,以瓷器为主。日常用品以瓷碗、盘类是为大宗,常见釉色有白釉、影青、黑釉、酱釉、青花和孔雀蓝等,装饰技法常见有刻、划、模印。可辨窑系(口)有耀州窑、邓窑、钧窑、当阳峪窑、定窑、磁州窑和景德镇湖田窑等。

  该遗址的发掘揭示了一个城市的格局风貌及从隋唐到宋金元明清的格局变化,印证了唐、宋、金、元时期邓州重要的的历史地位和灿烂的物质文明。宋金古街遗址二期揭露除宋代街道外明清寺院禅房遗址,揭示了从龙兴寺到福胜寺的寺院历史格局变化线索。并体现了邓州是宋金时期重要的工商业城市。迎旭门古城墙的考古发现印证了文献中有关邓州古城创修的记载,为下一步寻找邓州古城早期城墙遗迹和研究古今重叠型城市发展演变提供了重要线索。

  

  △邓州古城遗址二期全景图(上为北)

  

  △邓州古城遗址F2、L2、F3全景图(上为西)

  此外,2023年度参选“2023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的遗址考古工作,深刻体现了多学科合作发展的特点,是践行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的典型实例,考古发掘工作者精细发掘,注重科技考古、实验室考古、文物保护等方面资料的积累,让考古变得更加精准、安全、高效。(张弋/文)

  责任编辑:邱瑾


原文链接:http://hct.henan.gov.cn/2024/03-02/295615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投稿服务| 环保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区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区舆情网 jqyq.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6536号-99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